首页- 华夏动态- 工作快讯

激情岁月 见证历史的回声——湫光美术馆藏《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年代》艺术经典回顾展

2024/1/11 17:42:05

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   2024-01-11 11:31   发表于上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海湫光美术馆   作者湫光

image.png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文艺应该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之后形成了“二为方针”即社会主义下,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成为了文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建国后,全国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实践这一理念,以自己的作品来讴歌那个火红年代和激情岁月,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也是新时代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遵循和共同追求。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近百年来上海涌现了一大批书画大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海派艺术”,成为百年中国艺术史上绕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具体到每一位书画大师,他们身上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且富有感染力,这是他们之所以能称为大师的共有特质。

建国后,他们的艺术生命得到了延续发展甚至升华,在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他们和同志们一起用笔墨记录下时代强音,也用笔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产生了不少红色经典。湫光美术馆收藏书画精品多,种类全,包括一批红色题材书画精品,从中我们也能见证那个火红年代的真实生活。

2024年1月10日起,书香曲阳新年的第一场美术展览就是湫光美术馆藏《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年代》艺术经典回顾展,作品可谓形式多样,名家荟萃,区域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见到大师真迹,对老年人而言一下子就仿佛回到年轻时的那个激情年代,对青少年而言也可以领略优秀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采并从中激励自身的成长。

01

谢之光《好人好事报不完》

image.png

image.png

谢之光原来是画月份牌成名的画家,当英美烟草公司打入中国市场,三五牌香烟风靡上海的时候,他还画过香烟牌子。建国后,他一心服务工农,创作了不少反映当时工业、农业快速发展的景象。1964年我国已经走出了三年困难时期,工业和农业都有起色,这幅《好人好事报不完》描绘在劳动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及时被播报。播音员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心情。

02

谢之光《我妮小组长》

image.png

谢之光原来是画月份牌成名的画家,当英美烟草公司打入中国市场,三五牌香烟风靡上海的时候,他还画过香烟牌子。建国后,他一心服务工农,创作了不少描绘田间劳动的人物画。1964年我国已经走出了三年困难时期,农业也有了起色,他描绘的“我妮小组长”在劳动了一天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赤脚裤脚管卷起,画出一派农民的朴实无华。

03

陆小曼《农闲读报图》

image.png

image.png

2023年是陆小曼诞辰120周年。这件绘画题材是郊野乡村,两位农民农作后休息时坐在草坡上学习《人民日报》。此画用绢本设色,一下子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贵气”。尤其是画面淡淡的渲染,恰到好处,几乎有了几分元人山水画的冷峻,树木野草画出了几分恽寿平的气质。这张画作于1959年,三年后,送于“雯辉同志、玉琴同志”。原来雯辉父母是陆小曼的邻居。这张画是陆小曼在特殊时期的代表作,上款人同样是社会名流,所以这件作品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04

夏伊乔《长江大桥工地》

image.png

夏伊乔是是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夫人,得到刘海粟亲传,也是当时重要的女画家。她画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工地,那是1956年,我们正在赶超英超美的岁月里,力争上游,干劲十足,画面上一派热火朝的景象。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建成,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中国的古画里有一种叫“界画”,就是类似工程图纸,这张画在描绘大吊车、桥墩、钢梁的时候也借鉴了不少古人的画法。

05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合作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image.png

image.png

70年代各个单位都干劲十足,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家们也没有闲着,当时流行集体创作,内容都是重大题材。这张画画的是船坞一角,新船即将远航,彩旗飘飘,喜气洋洋。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林曦明、杨正新、邱陶峰在半个世纪后题跋说明了当时盛况。1970年上海中国画院画家谢之光、程十发、张桂铭、严国基、徐志文等五人前往东方红船厂深入生活创作此画。那年中国首艘万吨轮“神州号”下水。这是一张创作初稿,原稿在上海中国画院收藏。古人有对景写生,新中国的画家们提倡“体验生活”,更易创作出现实主义的精品。

06

唐云《水电风光》

image.png

唐云是海派花鸟画的“四大名旦”,其实他的山水画也是十分了得。虽然题材是水电站,但是用的画法却是取法古人,要不是中部有一个大坝,完全就是一张古画。山石的处理,多方折尖峭,那是因为要考虑到写实的需要,反而使画面更有气势,笔下也更为苍茫辛辣。要是画江南山水笔墨则会较为柔和舒缓。画上有陆抑非题款。

07

陆俨少《娄山关雄姿》

image.png

陆俨少的山水画开宗立派,卓然成家。这张画是陆俨少山水的代表作,他的“勾云划水留白”三大特征皆备,且远山画了旭日东升则更加有时代感,近处加了红旗。整个布局类似宋人的高远画法,传承有绪。一处丰碑上写了毛主席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奇迹般”地用毛体书法,惟妙惟肖,没想到陆俨少还有这本领。

08

程十发
《漏网地主破坏农业生产合作社》

image.png

程十发的人物画,人称“程家样”,是海派绘画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五十年代就已经跻身一流画家行列。这套白描手稿难能可贵,能够见到他早期绘画的端倪,也能全面认识他的风格的沿革,意义重大。绘画的内容是漏网地主,时代是1955年,表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原貌,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09

杨正新、张桂铭《鲁迅》

image.png

两位画家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年轻画家中的佼佼者,不但形成自己的画风且都有灵气,各有别致,成为很长一段时间上海中国画院的中坚力量。这张画画的是鲁迅先生,人物画家重在“传神”,尤其是眼睛,好坏高低都在此。画面中鲁迅先生的目光深邃,凝视远方,看得出他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背景画的是梅花,很好地衬托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10

沈尹默书法《沁园春·雪》

image.png

沈尹默是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书法全从王羲之而来,著有《二王书法管窥》。他是海派书坛领军人物,直到今天,他的弟子以及第三代传人依旧活跃在上海书坛且影响深远。这首《沁园春·雪》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也是毛主席最著名的一首词,当时的书法家几乎都写过,读者也可以作一比较,一评高下。建国后,书画家多改用公元纪年,而不用干支,这件作品落款“一千九百六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就很有时代特色。这件书法的上款人林乎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北京市市长、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等职。

11

马公愚《毛主席诗词六首》

image.png

当时的书法家,写毛主席诗词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马公愚是海派书坛耆宿,书法温文尔雅,洗尽铅华,在看似平常的书写中,稳重静谧,大概就是米芾所谓的“臣书刷字”。写的是毛主席的诗词,用的却是类似手卷的形式,并且使用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足见书法家的面貌之全与造诣之深。

12

周慧珺书法《政府工作报告》

image.png

image.png

周慧珺可以称得上是海上书坛最后一位书法大师,毫不夸张地说,其作品具有最为广大的群众基础,学习和追捧者络绎不绝。和今天我们熟悉的她成熟的行书书风不同,这件作品写的是楷书,且用了两方楷书印“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书法上使用标点符号也是那个年代的印记。写的内容是周总理在1975年1月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那一年周慧珺37岁。1975年当时这幅字和另外一幅字一直挂在南京东路422号朵云轩橱窗里,另一幅字也在此次展览中。

13

茅盾书信

image.png

茅盾是他们那一辈作家中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曾任文化部部长。他的书法也是他们这辈作家中数一数二的。这封信是他1978年写给山东省委书记赵建民的,开头便是“文革后患肺疾”。由于是写信,他多了几分潇洒,少了几分拘谨。王羲之的很多名帖就是他写的信。一来这样的书法有很高的艺术性,二来也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14

方增先《说红书》

image.png

方增先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时,用海派大写意的笔法创作人物画取得突破,成为中国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他画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深入人心,成为集体记忆。这张画右下有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教授在1965年的题跋“儿童父老陌头西,爱听红书坐夕晖。顿使丹心增壮志,定教百代接红旗”。当年方增先在为中国美术馆创作《说红书》的时候,先绘制了一幅手稿,此画刊登在《1965年全国美术展览会华东地区作品选集》。画面反映了农村公社社员在劳动休息时听革命故事的情景,画中人物形象生动,画出了大家聚精会神听讲的场景。

15

李慕白、金雪尘《春游》

image.png

image.png

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春游》这张画,当时书上有这段描述“这幅画的情节,是描写一群孩子在野游归途上的喜跃,不但因为他们已经过了一个愉快的日子,尤其因为他们替农民伯伯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捉了很多麻雀”。书上用的还是繁体字,有着浓厚的时代印迹。书中提到的“捉了很多麻雀”表明那时我们把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定为“四害”,学生们春游图中不忘除四害,玩耍途中不忘服务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精神面貌。

16

周炼霞《沧海变油田》

image.png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的时候,建院画师69人,其中有9名女画家,周炼霞就是其中一位。她的绘画清丽文雅,同时她画的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也一点不马虎。这张画上她题“人定能胜天,沧海变油田。一九七五年一月炼霞写渤海一号自升式钻井船”。当年苏联专家断言中国是贫油国,我们硬是用自力更生的精神发现了多处油田,为实现“四化”奠定了基础。这张画非但把钻井船画得逼真,而且把波光粼粼的海面画出了油画的质感,可见画家写实功力。

17

朱梅邨、汤义方《桃李春风》

image.png

image.png

朱梅邨是吴湖帆外甥也是他的弟子,他的画很好地继承了吴派山水的特色,是上海中国画院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师。汤义方是当时上海重要的连环画家,1954年起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从事连环画创作并任组长。这件作品是1979年初夏二人的合作。从风格上看,背景的桃花和山石是朱梅邨画的,人物则出自汤义方之手。画的是老师背着学生淌水的场景,老师口袋里有一本《教育》杂志点出主题。

18

孙雪泥《怡园佳景》

image.png

孙雪泥是上海中国画院的老画师,进入新中国后,他和其他画家一起画了不少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写生作品。这张就是他在苏州怡园写生时画的。怡园是清代大收藏家顾文彬过云楼的旧址。这张画作于1961,画的长廊今天还能见到。值得注意的是,园林中人物的衣服不是长袍马褂而是穿的中山装,这就很有时代感。

还有很多其他展品,围绕着激情岁月,激荡着时代强音,用画笔见证历史的回音,让我们都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以青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年代。同样的,今天的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投身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见到自己的身影。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这也是这次展览最大的现实意义。

开幕时间:

2024年1月10日

地点:

东体育会路429号湫光美术馆虹口分馆

时间:

2024年1月10日-2024年2月6日

(每天上午9:00-下午18:00)